逛汽車博物館:別以為老爺車就沒科技元素
作者:車仔面 標簽:游記 上海 2017-10-18 15:26:55
過年前,小編有幸參加了榮威上海新車體驗,由于體驗所在地為上海安亭,所以就抽空就近地去了趟上海汽車博物館,發(fā)現(xiàn)館內(nèi)設(shè)計巧妙且館藏眾多經(jīng)典車型,于是就有了這篇游記了。
▍安亭印象:來上海看F1的地方
關(guān)于上海安亭,地處上海市區(qū)的西北角,雖是地鐵貫穿之地,但是魔都實在是太大了,意味著你在這里住下,基本就只愿意在周邊活動活動,不過安亭本來就是一個聞名在外的汽車城,如可開放游覽的大眾生產(chǎn)線、舉辦F1比賽的上海國際賽車場、上海汽車博物館、上海汽車會展中心等等,周邊可逛的地點可多了,小編第一次來,就直接沖著汽車博物館去了。
不過由于時間緊湊,小編我僅從騎著摩拜從酒店行至博物館路上所看到的元素,希望能給大家描繪下安亭的初步印象。
掛上新能源車牌的比亞迪唐
上海是新能源車牌首批試點城市,在酒店的停車場就活捉了一個,目前新購置的新能源車都會掛上這種漸變色車牌,而對于已注冊的新能源車則以自愿原則進行更換。小編覺得新能源汽車未來很有可能是路上的“特權(quán)車”!不解釋了。
上汽大眾
長安福特
安亭區(qū)域遍布各個品牌的4S店,當?shù)貞?yīng)該不少人會來這里看車購車吧。
來過幾次上海了,頻頻刷臉的莫過于EVCARD了,這是一個遍布全上海的電動車分時租賃平臺,我一般在酒店能看到它專屬停車點,它采用按時按分鐘收費,每分鐘的費用最低為0.5元,有許多商場、寫字樓有其專屬停車位,成為當?shù)卮缴衿鳌?/p>
去汽車博物館的路上偶遇了一個占地頗大的EVCARD租賃停車場,里面停著數(shù)十輛正在充電的電動車。
城市有樁租賃單車
摩拜、ofo等無樁共享單車興起后,貌似原有的城市有樁租賃單車被冷落了,可能是大清早的緣故,大多數(shù)的單車處于空閑狀態(tài),我大致看了租賃流程后,默默地點開了手機摩拜APP揚長而去。
位于上海汽車博覽公園的特斯拉超級充電站
上海汽車博物館周邊亦分布了一個特斯拉超級充電站。新車主即將要為充電買單了,羨慕舊車主的終身免費充電。這大概是特斯拉死忠粉的變相福利。
上海汽車博物館藏存著許多歷史經(jīng)典車型,小編不想以流水賬式地分享里面的所見所聞,擺放著每個車型詳細介紹難免顯得枯燥與零散,這些安靜停在博物館的車型并不是毫無生命的過時貨,不少車型至今仍能正常地行駛在道路上,穿梭于這些有些幾十年甚至百余年歷史的車型中,你雖無法聽到轟隆的引擎嘶吼聲,試圖以不同的視角將部分經(jīng)典車型串聯(lián)起來,展現(xiàn)出老爺車們充滿科技范的一面。
| 地址:上海市安亭博園路7565號(它的鄰居就是上海汽車會展中心)
| 開放時間:周二-周日(9:30-16:30),周一閉館
| 門票:成人票60元(我不會告訴你提前一天在微信公眾號購票會便宜點,因為我虧了...)
| 展館概覽:上海汽車博物館是中國首家專業(yè)汽車博物館,上海市開展汽車科普教育與推廣汽車文化的重點文化工程之一,也是上海國際汽車城重要的標志性項目。
| 官方網(wǎng)址:http://www.shautomuseum.gov.cn/
▍馬車
回顧汽車發(fā)展史,簡直就是汽車逆襲馬車的勵志劇情,汽車誕生的靈感源于馬車,甚至可以粗暴地將汽車理解為馬匹換成了機械發(fā)動機的四輪“馬車”。
在早期汽車上,我們依舊能看到不少馬車的影子,如第一輛汽車“奔馳”,由于當時前輪轉(zhuǎn)向技術(shù)還沒出現(xiàn),為三輪結(jié)構(gòu),前輪其實就好比馬匹,駕駛位還是馬夫座位的樣式。
展示墻上有趣地展示了當時汽車宣傳海報,當時所有汽車制造產(chǎn)商均瞄準同一個敵人“馬車”,肆意宣傳馬車有側(cè)傾傷人的意外風(fēng)險,從而凸顯汽車更安全、更優(yōu)雅、更可控。
在馬車走向衰落,像凱曼這類以馬車起家的企業(yè)紛紛轉(zhuǎn)型,從做馬車廂體制造跳出來做汽車車廂供應(yīng)商,凱曼就為凱迪拉克、藍旗亞、奧本等車企制造車廂。
▍流水線生產(chǎn)
1907年生產(chǎn)的凱迪拉克Model M是最早實現(xiàn)零件互換的車型,它采用了標準化設(shè)計制造的零部件,讓任何一個零部件均可安裝到同一車型的任意一輛車上。在嚴格的監(jiān)督下,凱迪拉克的技術(shù)們將三輛凱迪拉克Model M完全拆解后,然后再隨機組合組裝成車,最后還進行了長達800公里的耐力性長途測試。
大家知道量產(chǎn)車均是標準化工業(yè)制造的產(chǎn)物,而早期汽車工業(yè)是一次生產(chǎn)一輛,不一樣的汽車所采用的零部件都不盡相同,這就造成了制造成本提高、維修難度加大的尷尬地步。1907年的凱迪拉克Model M實現(xiàn)了零件互換,而被大家廣而熟知的福特Model T是采用標準化零部件生產(chǎn)出來的爆款。要知道,福特的早期輝煌便是通過流水線生產(chǎn)大幅度降低汽車制造成本,讓百姓用幾個月的工資就能購買屬于自己的汽車,實現(xiàn)汽車普及。凱迪拉克Model M與福特T型車兩者相隔一年,從某種程度上來理解,凱迪拉克的零件互換是否給了福特一些暗示?
在福特的歷史記載上,汽車流水裝配線的靈感源自動物屠宰廠!由一個名叫威廉·C·克萊恩參觀屠宰廠時,看到動物肢解與傳送帶傳送的整個過程后,回去告知亨利·福特。于是,福特Model T火得歷史書都得這樣描述它:“當時這輛車便宜到一個工人三至四個月的工資即可購買”,所以說福特是偉大的,將汽車帶到了普通家庭。
▍風(fēng)阻系數(shù)
早期的汽車都是方方正正的,而在1934年時發(fā)生變化,工程師布瑞爾是早期率先對汽車造型風(fēng)洞實驗的人,他的最初靈感源自飛翔的鵝(福特流水生產(chǎn)線靈感來自動物屠宰廠,看來吃貨們都有改變世界的潛質(zhì)呀~),隨后克萊斯勒傾盡全力打造出歷史首款流線造型汽車,并驕傲地名其為“AIR FLOW”,即為“氣流”,減少了行駛中的空氣阻力,擁有良好的功率重量比。
大家可以看看圖片,該車的輪廓線條均是彎曲的,甚至無法找出一條直線邊,這樣的造型在當時看來是非常前衛(wèi),但難免也被人當成異類,這輛車當時并沒有一炮而紅,最終銷量平平。
流線型造型在隨后的五年后被業(yè)界認同,林肯在1939年推出了ZEPHYR,即為“和風(fēng)”,這名字取得相當有趣,與克萊斯勒的氣流相呼應(yīng)的感覺。林肯和風(fēng)是首款被大眾廣為接受的流線型車型,占據(jù)當時林肯品牌總銷量的80%。
▍石油危機
歷史上多次石油危機讓依賴石油的燃油車被迫變革,小型車便是眾多石油危機的產(chǎn)物。例如這輛產(chǎn)于1959年的雪鐵龍2CV,它被大家親切地稱呼為“丑小鴨”,它定位于農(nóng)民代步車,這就意味著這車設(shè)計時就必須將成本控制到最低,潛臺詞是車內(nèi)哪里能砍就砍掉吧,帆布車頂、類沙灘椅的座椅、甚至簡陋到雨刷都要用手動操控,這離譜的妥協(xié)讓這輛車擁有節(jié)油、耐用與儲存運輸?shù)膬?yōu)勢。后因其性價比高而受到城市居民青睞,從1948年起至1990年期間一共賣出387萬輛,按照2014年法國6620萬總?cè)丝跀?shù)來計算,平均每17個人擁有一輛雪鐵龍2CV!可以說這是農(nóng)村包圍了城市的國民汽車呀 。
限于篇幅,上海汽車博物館還有汽車模型展示與現(xiàn)代汽車技術(shù)講解,在這里就不一一呈現(xiàn),咱們下次游記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