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到2022年,普通民眾的生存危機感較以往有了明顯提高,人們對于花錢這件事變得小心翼翼起來?;ㄥX態(tài)度的轉變對于汽車市場的打擊是非常沉重的,相比一些外界因素影響,消費者的積極性和欲望沒了才是最可怕的。

從外界因素看來,從2021年開始,全球半導體供應出現(xiàn)危機,供應鏈的訂單堆積如山,但產(chǎn)能卻遲遲不能跟上,這對于車企帶來的后果是連鎖性的,輕則減配,重則關閉工廠,進而導致沒有車交付給客戶。另外就是汽車終端市場的優(yōu)惠普遍“縮水”,尤其是一些受歡迎的車型,優(yōu)惠不僅縮減,而且還多出了很多附加條件,收取各種亂七八糟的費用才能盡快提車。

另外在新能源車方面,由于電池原材料價格飛速上漲,很多車企頂不住成本的壓力而選擇漲價銷售。
從上述幾個現(xiàn)實情況來看,如今買車似乎并不是一項較為合理的消費選擇。不過凡事都有兩面性,有時候一些東西必須要用的話,再貴也要買。

在疫情反復無常的情況下,擁有屬于自己的一輛出行工具無疑是非常幸福,畢竟現(xiàn)在去汽車站、地鐵站都有可能需要48小時的核酸檢測報告,沒有的話就一律不給進站。如果自己有車的話,那平日里出行的限制會大大減少,不僅方便自己,而且也能節(jié)約時間。
因此在這樣的優(yōu)勢下,對于手上沒有車但又想體驗有車生活的朋友,我的建議是可以買。因為有車之后出行不僅會變得更加方便,而且還能拓展自己的交際圈,從而認識到更多有利于自身發(fā)展的人。

對于換車或者添置一臺車的朋友,我的建議是慎重行事。過去經(jīng)濟發(fā)展良好的情況下,買車的確沒有太多問題,不僅提升生活品質(zhì),而且還可以在面子上得到滿足。而在今年賺錢不再那么容易的情況下,如果還是大手筆把錢花在汽車這一領域上,這勢必會讓自身的存款變得更靠近警戒線。

當然了,如果銀行里的存款很多,那么買車就沒有什么關系了,畢竟用不完,也沒有什么后顧之憂。
除此之外,對于一些買車的朋友來說,汽車是一個長期消耗品,除了買的時候需要付出一大筆錢之外,日后的保養(yǎng)、保險、油費也是一個需要長期付錢,雖然數(shù)字不大,但再怎么省,一年一萬已經(jīng)是最基礎的養(yǎng)車成本,也就是說每月都要拿出接近1000元來養(yǎng)車。如果買車時候還是以貸款方式的話,那么這兩個數(shù)字加起來就一點也不小,甚至會影響日常的生活質(zhì)量,關于這方面的確需要進行衡量一下,究竟自己能不能承受這股壓力,能不能頂住生活質(zhì)量下降來換取自己的一輛車。

因此綜合來看,如果手上暫時沒有車,而現(xiàn)階段又需要一臺車來作為自身的代步工具的話,那要買還是得買,畢竟有和沒有是本質(zhì)上的差異,對于出行來說還是利大于弊。而如果現(xiàn)階段已經(jīng)有一輛車了,那我認為沒有必要在現(xiàn)階段再多花錢添置或者換購一輛,不妨再等一等,價格怎么上去的,未來就會怎么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