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大家一定看過關于武漢大學“圖書館事件”的新聞,肖同學即便被司法宣判無罪,但對他的紀律處分以及生活上的影響依舊存在,毫不夸張的說肖同學的一生都有影響。更讓廣大網友氣憤的是那個故意污蔑他人的楊同學,不僅在社媒上大肆炫耀自己保研成功,還對受害者肖同學冷嘲熱諷,一副勝利者的得意姿態(tài)。甚至有網友評論,看到這個事件后簡直比看了《南京照相館》的心情還要壓抑。作為自媒體,看到這個事件后也確實有同樣的感悟,與此同時也讓筆者想到了一個汽車品牌,它就是比亞迪。
比亞迪就好像是武漢大學“圖書館事件”的肖同學,不同之處在于比亞迪是一直在被造謠,而且幕后黑手未知。都說明槍易擋,暗箭難防,可見比亞迪過的有多憋屈。
在此我先簡單回顧下比亞迪近期被污蔑造謠的事件:
首先是足球青訓被惡意關聯(lián),要知道比亞迪只是計劃贊助一些足球青訓項目,并未宣布和男足合作,但卻被有心人惡意炒作為“贊助男足”。為什么說是被惡意造謠,原因就是在短短48小時之內,社媒就突然涌現(xiàn)了幾千條 "抵制國足贊助商"的言論,甚至于內容同質化,都是諸如唱衰贊助商、抵制比亞迪之類的詞匯。非常好笑的是,某克、中國某安、某牛、怡某等正兒八經的贊助商卻沒什么話題,所以一想就知道比亞迪是被惡意造謠了。

其次是不久前發(fā)生的成都天府機場一輛比亞迪漢失控的事件,視頻中車輛繞著停車場轉圈,拍視頻的時候誰都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相信視頻原作者也不知道。但網上很多人二次發(fā)布該視頻并配文為車輛剎車失控,以至于傳播速度和范圍遠超正常事件熱度,很顯然背后明顯有推手在引導負面輿論。

看到此,或許很多人覺得是巧合,但是要知道的是7月21日正是比亞迪宣布第1300萬輛新能源車下線,就在這個時候比亞迪贊助國足的消息就一下子火了。更為“巧合”的是7月24日天府機場事件的那天,剛好是比亞迪海獅06發(fā)布會,以至于很多不明所以的人進入直播間刷屏失控轉圈。產品出問題的視頻剛好碰到該品牌新車發(fā)布會,你說巧不巧合?

之所以要這么黑比亞迪,其實背后勢力和武漢大學楊同學的想法一樣,一旦成功了,比亞迪就會被貼上各種不好的標簽,即便后續(xù)比亞迪澄清了,造謠者也沒什么損失,甚至于還能給背后金主車企帶來銷量,關鍵是后續(xù)澄清的事實的熱度很低,很多人都不會刷到,簡單一句話來概括就是“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地區(qū)性的機構媒體和官媒,為了流量就隨意分發(fā)未經核實的信息,導致比亞迪話語權喪失。

不可否認,比亞迪近些年的發(fā)展特別快,并且它技術投入很多,也推動了行業(yè)進步。而對消費者來說,正是有了比亞迪的價格下調,我們才能買到價廉質優(yōu)的新能源產品。不過很多車企似乎還有著拿落后技術賣高價的思想,我想這也是為什么比亞迪會被黑的原因。不過我相信,邪惡永遠戰(zhàn)勝不了邪惡,光靠輿論去抹黑一個民族品牌,只會讓比亞迪更加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