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車的人都知道,在汽車玻璃上貼一層保護膜,既能遮擋陽光照射,起到防暑降溫的作用,又能防盜防撞,為汽車增加一份安全保護?墒钦l也沒有想到,目前的國內市場上,竟然充斥著80%—90%的劣質車膜!每年我國汽車膜市場交易額達到300億,而真正具有防爆功能的車膜銷售額只有不到30億元。(《新京報》8月7日)所謂車膜的“防爆功能”,是指汽車玻璃貼上這層膜之后,從外面可以抵御打擊,但在車內則很容易將玻璃擊碎,以便遇到緊急情況時車內的人能及時逃生。不具備防爆功能的劣質車膜,便有可能危及乘車人的性命。因此,汽車膜質量與食品質量、藥品質量一樣,關乎老百姓的生命安全,理應成為政府質量監(jiān)管部門重點監(jiān)管的對象。
遺憾的是,對于汽車膜,目前我國既沒有制定統(tǒng)一的行業(yè)標準,相關政府部門也沒有對其進行市場監(jiān)管,以至于汽車膜市場魚龍混雜,劣質產品一統(tǒng)天下。甚至于,汽車膜連一個統(tǒng)一的名稱都沒有,有叫太陽膜、防爆膜、安全膜的,也有叫遮光膜、紫外線膜、隔熱膜的,還有叫水晶膜、納米膜的……一種年交易額達到300億的產品,連一個正規(guī)的名稱都沒有,足以說明汽車膜市場混亂到了何種程度!在大力發(fā)展市場經濟的今日中國,竟然存在著一種劣質品率高達80%—90%的產品,堂而皇之地侵害著消費者的權益,這豈不是一種莫大的諷刺?
汽車貼膜并非一個新興產業(yè),而是早已有之,對于一個年交易額已高達300億元的行業(yè),國家標準委應該及時出臺行業(yè)標準,對該行業(yè)進行引導、規(guī)范。而包括各級工商部門在內的政府監(jiān)管部門,則須多管多問,切實履行起監(jiān)管責任。
對于汽車膜質量的優(yōu)劣,消費者自己是可以鑒定的——一些專家和一些工商部門的官員如是說。比如購買車膜時要看經營者的資質,要用眼觀、手摸、鼻子聞,要索要發(fā)票以便日后維權,等等。誠然,消費者應當多個心眼,以免上當。可是作為普通消費者,畢竟不是車膜鑒定專家。查處假冒偽劣、維護市場秩序,還得靠政府相關部門多盡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