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河北北部,冬季晚上氣溫零下10-18度之間,早晨熱車5分鐘才能達到專家說的,轉速降到1000轉以下,溫度移出藍色區(qū)域達到工作溫度的,另外我怠速二三分鐘就出小區(qū),出小區(qū)就是公路,上公里就不允許你再慢速行駛了,因為大家都趕時間,你不能慢了壓綠燈的。所以我冬季都是在小區(qū)熱車三分鐘左右,再怠速出小區(qū)上公路,也就正常了。早晨7點06(顯示是05馬上就06)開始打火 7點09分溫度開始移動了。車速還在開始的轉速沒有下降。 7點11分一切ok,車速降到1000轉以下,溫度指針移出藍色區(qū)域,此時發(fā)動機聲音明顯變好聽了,低沉有力。加油行駛一切順暢。 結論就是不要聽網(wǎng)上的所謂專家們說的,全國各地溫度差異十分大,不可能有一個統(tǒng)一的熱車時間的。但是標準是一樣的,就是轉速下降到1000轉以內(nèi),溫度移出藍色區(qū)域,條件允許你慢速怠速行駛預熱,你就怠速行駛預熱,條件不允許你怠速慢慢的行駛預熱,你就在原地多預熱一會,只能是有好處沒有壞處。記住一條時,積碳可以清理。潤滑不好造成的硬件損傷只能是花更多的錢換。孰輕孰重還是應該能算得過來的吧,不要只聽一面之辭,光說什么原地熱車容易產(chǎn)生積碳,那你要不熱車機油循環(huán)不好還磨損機件呢。
0有用
0踩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