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中描述的駕駛方式其實就是加速-滑行策略,這是一個專有名詞,英文簡稱PG策略。(注意不是維護)這個策略的方式就是按照問題中解釋的那樣操作。首先要加速滑行,然后提高速度,保持循環(huán);它的目的是讓發(fā)動機始終運行在最高效的狀態(tài),理論上可行,實際上很難控制!PG加速-滑行策略,簡單來說就是讓發(fā)動機保持在最高效的范圍內(nèi)(發(fā)動機在高負荷或低負荷都不會提升,在中負荷,只有保持在較高的水平才能不亂踩,而是對加速有反應,也就是在0.1G左右的范圍內(nèi),你覺得適當抬腳加速滑行能省油嗎?那么,這個策略早就流行了?,F(xiàn)在玩這個游戲的朋友很少了,其實是因為這個策略理論上很省油。但實際上,理論和實踐是有很大差別的,因為我們無法精確控制。所以,坦率地說,以同樣的速度開車。時速120公里,發(fā)動機效率不是很高。是不是很多朋友都覺得開120公里的高速很省油?當然,車輛長時間勻速行駛,避免頻繁啟停,確實能提高油耗;在120km和2000 rpm的前半段,部分自然吸氣發(fā)動機熱效率最高(總效率是熱效率、機械效率和燃燒效率的乘積,機械效率和燃燒效率始終保持較高,所以影響內(nèi)燃機效率的關(guān)鍵是熱效率)(圖1)由于此時風阻過大(數(shù)倍于80km/h的速度),車輛勻速120km時,無法完全維持80km。因此,轉(zhuǎn)速為120km,滑行速度為100km的恒速發(fā)動機的最佳效率負荷與長期保養(yǎng)90km的恒速發(fā)動機是不同的。如何達到一個標準取決于重要型號?因為沒有固定的標準,發(fā)動機,脾氣,這種理論上的油耗控制在實際使用中是完全有幫助的。是我們自己的感覺,深而不淺,理論很美。在我們的實際操作中是不可能的,也是無用的。比如在某車某車的速度下采用PG策略,確實會省油,但是如果以人性化的方式用在你的車上,最終油耗會降低。其實PG策略一直沿用到今天,只是系統(tǒng)不是手動控制,而是極其精準的判斷和控制。比如德系車搭載的智能滑行系統(tǒng)進入系統(tǒng),當車速在50 km-120km范圍內(nèi)時,一松開油門就會進入滑行狀態(tài)。怎么滑(D可以滑,N可以滑)如題所寫,100km,120 km,使勁踩油門的過程是一個系統(tǒng)的密集注射過程,越濃越濃,才能獲得最大的張力??杖急冉档偷?2.9左右(過量空氣系數(shù)為0.88)。當然,這時候如果放松油門,打開塞子滑行,可以暫時維持零噴射的狀態(tài),但不能維持很長時間。另外開始噴油,此時油門還是空的,油門關(guān)閉,混合氣變濃,油耗也很低。因此,智能滑行車可用于高速行駛,效果良好。沒有這個功能的車,老老實實開同速!
0有用
0踩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