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扎克人品如何?福樓拜得了什么???毛姆的這本書里都有講
這是一本公眾號推薦書,作者是英國小說家毛姆。對于毛姆,此前我沒有讀過他的任何一部作品,只知道《月亮與六便士》,但聽說他文筆幽默,喜愛讀書,毒舌刻薄,又極具情懷,而且這本書是一部非常好的隨筆,都是講一些毛姆喜歡的作家的生平和性格,我就入了這本小書,初讀毛姆。
威廉.薩默賽特.毛姆,英國小說家,劇作家。毛姆1874年1月25日出生在巴黎。中學畢業(yè)后在德國海德堡大學肄業(yè),1892-1897年在倫敦學醫(yī),并取得外科醫(yī)生資格,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毛姆赴法國參加戰(zhàn)地急救隊,不久進入英國情報部門,在日內(nèi)瓦收集敵情,隨后又出使俄國,勸阻俄國退出戰(zhàn)爭。1916年毛姆去南太平洋旅行,此后多次到遠東,1920年到中國寫了游記,并以中國為背景寫了一部長篇小說,此后又去了拉丁美洲與印度。毛姆于1928年定居法國地中海濱,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曾去英美宣傳聯(lián)合抗德,1954年英國女王授予其“榮譽侍從”的稱號,他成為皇家文學會的會員,1959年毛姆做了最后一次遠東之行,1965年12月16日與法國病逝。
《毛姆傳》的作者給他貼的標簽是:孤僻的孩子,醫(yī)學院的學生,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小說家,放蕩不羈的巴黎浪子,成功的倫敦西區(qū)戲劇家,英國社會名流,一戰(zhàn)時在弗蘭德斯前線的救護車駕駛員,二戰(zhàn)時的宣傳家、間諜,同性戀者,跟別人的妻子私通的丈夫,靠細胞組織療法保持活力的傳奇人物,企圖不讓女兒繼承財產(chǎn)而收養(yǎng)他的情人秘書的固執(zhí)老頭。
從這些標簽中看出,毛姆自己就是一部經(jīng)歷豐富的作品。也許他真的是命中注定的作家,有一個律師的父親,自己卻是個口吃,這看起來是個天大的諷刺,原來,毛姆的語言都流淌在他的筆尖了。
下面說說這本書。這本書主要分為三個部分,怎樣讀書才有樂趣,怎樣的人寫出怎樣的書,怎樣思考就有怎樣的人生。
讀書應(yīng)該是一種享受,毛姆說,這本書提到的書籍不會幫你拿到學位,不會教你謀生的本事,不會教你如何航船,也不會教你如何修理停運的機器,但是這些書會讓你活得更加豐滿。
學習本來就應(yīng)該是T型的,有些書會成為T的豎,不斷拓展知識的深度,有些書則會成為T的橫,不斷拓展生命的寬度。過去我在讀書的過程中,對有的書實在覺得沒興趣,很難讀下去,但不讀了,心里還會有一些愧疚,對于這種情況,毛姆說,要是你對這本書不感興趣的話,你就不必去理會這本書。如果你不享受著去閱讀的話,他們只會對你毫無益處,必須帶著愉悅?cè)ラ喿x才行,獲取知識的快樂是最讓人滿意的,也是最為持久的。
到底什么樣的小說才是一本好的小說呢?就是能引發(fā)讀者從頭讀到尾的興趣的小說,此外,如果一個小說的人物具有個性,并且鮮明到足以讓人誤以為那是一個獨創(chuàng)的人物,語言也符合人物的行為,這樣的小說就是一部好的小說。有的小說特別重視人物的刻畫,毛姆認為小說還是應(yīng)該重視講故事,人物刻畫也是為了故事服務(wù)的,這樣的小說才能夠流傳于世。
第二部分提到了很多書和作者,下面來看看幾個作家的故事。
01
第一個就是狄更斯,他身材矮小,長得很帥,但是穿衣的品位稍微有點獨特,不太符合當時的審美。狄更斯跟報社同僚的大女兒凱特結(jié)婚了,在蜜月后,夫妻倆邀請凱特的一位妹妹16歲的瑪麗過來和他們同住,狄更斯慢慢愛上了活潑可愛的瑪麗,在一次看戲劇后,瑪麗卻突發(fā)疾病去世了,狄更斯傷心欲絕,并把瑪麗手上的一枚戒指戴在了自己的手上,直到他去世。
《大衛(wèi)科波菲爾》很大程度上是一個個人傳記,很多素材都是狄更斯從自己的生活中借鑒來的,當然也有很多他自己的想象力,密考伯先生和朵拉的原型素材分別來自他的父親和他的第一任情人瑪麗亞,瑪麗貝德奈爾和艾格尼絲的原型素材,一部分來自他內(nèi)心中的理想人物瑪麗霍格斯,一部分則來自瑪麗的妹妹喬治娜(后期的陪伴者、秘書)。狄更斯親口說過,大衛(wèi)科波菲爾是他最喜歡的作品。
02
(巴爾扎克)
巴爾扎克是一個多產(chǎn)的作家,他的祖上是農(nóng)民,他父親是個手腕很厲害的律師,在大革命之后,就一飛沖天,改姓巴爾扎克,后來還娶了一位女繼承人,生了四個孩子,而巴爾扎克就是他們的大兒子。
巴爾扎克被父親送去巴黎學法律,經(jīng)過三年學習,通過了律師資格考試,但是卻不想把律師作為終身的職業(yè),他想當一個作家。
巴爾扎克在出版商當中的口碑不太好,有的時候為了預(yù)支稿費,經(jīng)常會對某個出版商承諾在限定日期前交稿子,然后就拿著稿子去找另一個出版商談價錢。因為他不守信用,所以經(jīng)常收到法院的起訴傳票,但是他的生活又特別奢侈,不停的購買瓷器、家具、雕像、繪畫、珠寶。沒有錢就找朋友、妹妹借錢。
為了幫助巴爾扎克還債,他媽媽把積蓄全都給了他。但是當巴爾扎克的媽媽向巴爾扎克要贍養(yǎng)費的時候,花錢如流水的巴爾扎克,卻對母親的求助表示了冷漠。
由于巴爾扎克的聲譽和他的作品受到了歡迎,所以他有很多的迷妹,各種伯爵夫人、公爵夫人,都喜歡他的作品,對他非常仰慕,所以期間也有很多風流韻事。正是在這種被逼債的情況下,巴爾扎克才創(chuàng)作出了一個又一個精彩的作品,《高老頭》就是其中一部。
03
(福樓拜)
對福樓拜我以前只在歷史書上,看到過福樓拜和他的《包法利夫人》,在毛姆的這本書里面也提到了他。
福樓拜是一個被法國人視為天才的人。福樓拜的家庭非常優(yōu)渥,他父親是一個醫(yī)院的院長,但不幸的是,他有意向性痙攣疾病,實際上應(yīng)該就是癲癇病。
在福樓拜12歲時,他就出現(xiàn)過幻聽幻視,出去旅行還有醫(yī)生陪同,父親為他定制治療方案,讓他不停的更換環(huán)境。福樓拜從小就非常討厭周圍的人,這種厭世的情緒很有可能是因為自身疾病帶來的。由于他患病,也導致他放棄了法律學習,而且不能結(jié)婚。30歲時福樓拜開始寫《包法利夫人》,有人問包法利夫人的原型是誰,福樓拜說,包法利夫人其實就是我本人。
04
(托爾斯泰)
關(guān)于托爾斯泰,據(jù)說托爾斯泰的《戰(zhàn)爭與和平》整部小說中有500個人物,而且每個人物都有鮮明的個性。這個確實激發(fā)了我很大的興趣,以后有機會還是要讀一下這部小說。我曾讀過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那》,之前也寫過一篇讀后感,我發(fā)現(xiàn)這本書的列文就是列夫托爾斯泰自己。包括列文的思想、語言、家庭、成長環(huán)境、跟農(nóng)民一起割稻谷、打獵等等,這都是列夫托爾斯泰的生活實際。
托爾斯泰生于寫作,也死于寫作。因為他的功成名就,使得他的手稿特別值錢,他的妻子想要把他所有的手稿都留下來,去賺出版費,但是他的擁護者就建議把所有的手稿都公之于眾。托爾斯泰因為跟妻子的想法不一致,就離家出走了,因為途中生病,就在一個名叫阿斯塔波夫小車站下車。一時間,政府官員、記者、警察和各類人員都聚集在這里,托爾斯泰的床邊最后有五個醫(yī)生同時照看,但還是沒有治愈,最終,去世了。
毛姆這本書里面還提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訶夫等,篇幅有限,沒辦法一一說完。
最后一部分說的就是怎樣思考就有怎樣的人生。書中提到了領(lǐng)他走進哲學之門的庫諾費舍,還提到了哲學書、宗教書、還有倫理學。作家本來就是個雜家,淵博的知識讓他們看待世間更敏感,看待問題更深刻。作家們把他們的人生思考寫在了書里,給我們呈現(xiàn)了不同人的不同種人生,也讓我們體驗了不同種活法。
其實,書名《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說的就是,當我們有危險有痛苦又難以度過的難關(guān)時,就拿起書,閱讀會讓我們感受到安全。讓我們多多享受閱讀的樂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