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智駕MPV時,智能駕駛配置的成本占比大概是多少?
購買智駕 MPV 時,智能駕駛配置的成本占比沒有固定數(shù)值,會因多種因素在不同區(qū)間浮動。智能駕駛成本受企業(yè)研發(fā)投入、技術路線、傳感器種類及數(shù)量、智能駕駛級別等影響。不同品牌和方案差異明顯,像大疆認為 10 萬級普通車型增加 5000 - 7000 元可實現(xiàn)智駕功能;長安能將中階智駕成本控制在 5000 元以內,在 10 萬元車上占比 5% 。消費者需綜合考量選擇。
從傳感器方面來看,不同功能的傳感器費用有別。前雷達傳感器500至1300美元、前置攝影機傳感器600 - 800美元等,若車輛配備多種高精度、高成本的傳感器,那么智能駕駛配置成本必然會上升。比如采用激光雷達的技術路線,就比僅用雙目視覺傳感器的成本要高很多。
智能駕駛級別也是重要影響因素。L2級別自動駕駛成本通常在幾千元到一兩萬元;高階智能駕駛輔助包成本則僅幾萬塊,像華為ADS選裝價3.6萬元 , 特斯拉FSD海外選裝價6.4萬元。如果智駕MPV搭載的是高階智能駕駛系統(tǒng),其成本占比自然會比基礎的L2級要高得多。
此外,企業(yè)的研發(fā)成本也會分攤到產品中。小米自研智駕每年成本超20億,這部分投入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智能駕駛配置在車輛中的成本占比。不同供應商的方案也各有高低,宏景智駕基于單顆地平線J3芯片打造的行泊一體解決方案,成本約2000 - 3000元,適合10萬出頭車型。
總之,購買智駕MPV時,要全面了解車輛智能駕駛配置的相關因素。既要關注傳感器、智能駕駛級別等硬件與技術層面,也要考慮企業(yè)研發(fā)投入等背后的支撐。通過綜合分析,權衡不同品牌、方案的智能駕駛配置成本占比,才能挑選出符合自身需求與預算的車型,讓智能駕駛為出行帶來更好的體驗 。
最新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