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倡議 自主品牌建海外“聯(lián)合展廳”
“在海外建立中國自主品牌汽車統(tǒng)一的銷售平臺及生產基地”,已經從一種模糊的想法升級為一份積極的渴望,悄然出現(xiàn)在長城汽車總裁王鳳英一萬余字的2009年人大議案之中。與此同時,由于通用等汽車巨頭的時日艱難,正不斷連累其經銷商,海外正熱望中國自主車企“抄底”通用經銷網(wǎng),打造“中國汽車”整體品牌、建立“聯(lián)合展廳”、“共享生產基地”的諸多想法或將借此勢向前推進。
相關新聞:
工信部目錄:>30款新車現(xiàn)身 自主品牌>50%
長城原代工克萊斯勒車型 以自主品牌推出
2月銷量排行榜 自主品牌連續(xù)占有率第1
公務車標準有錯 自主品牌車難以替代合資
長城“十拿九穩(wěn)”
長城已將“建立海外統(tǒng)一銷售渠道”以“既定政策”的口吻寫入其議案,足見其對推進政府建立“中國汽車”品牌一事的“十拿九穩(wěn)”。但目前主管汽車出口的商務部此間并未發(fā)布任何相關政策。
3月3日,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王鳳英在北京對其2009年議案向媒體作了說明,議案內容涉及加大自主品牌政府采購、延長小排量車消費政策時間、把皮卡車作為“汽車下鄉(xiāng)”重點推廣對象、盡快完善鼓勵汽車出口政策實施細則等四個方面。
其中,在第四項有關“政府鼓勵出口”的議案中,出現(xiàn)了這樣一句話——“商務部已經頒布鼓勵汽車出口的8項框架政策,其中包括在海外建立中國自主品牌汽車的統(tǒng)一銷售平臺及生產基地……”對于一份一萬余字的議案,這句話并不起眼。
但是,記者了解到,商務部此前從未出臺有關“在海外建立中國自主品牌汽車的統(tǒng)一的銷售平臺及生產基地”的舉措。
而對于長城提及的所謂“鼓勵汽車出口的8項框架政策”,實際上是去年11月,商務部機電和科技產業(yè)司副司長周世杰在某論壇上的發(fā)言,是商務部擬從八個方面推動汽車出口的政策設想,其中包括出口退稅、加大資金支持、解決遠洋運輸船問題、提供出口重點市場信息服務等。
由于去年下半年,我國汽車出口開始結束此前的高增長狀態(tài),進入下滑通道。這番“發(fā)言”被業(yè)界認為是商務部即將針對出口出臺“救市”措施的信號。
“對此我并不知情”,商務部機電產業(yè)司出口處一位工作人員表示,商務部從未出臺“針對自主品牌建立海外統(tǒng)一銷售渠道”的政策措施,并提示記者留意即將發(fā)布的汽車產業(yè)振興規(guī)劃全文。
“商務部的政策里確實沒有這一條,這是我們的希望。”3月6日,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宣傳部部長商玉貴在電話采訪中坦承,長城希望政府能夠在海外打造一個匯集各大自主車企的“中國汽車”品牌,以“聯(lián)合銷售展廳”、“共享生產基地”的方式,共同做大中國汽車的海外市場。
長城方面沒有透露打造“中國汽車”品牌計劃的具體實施時間。但是,在本月初已經披露的汽車振興規(guī)劃各部委分工及實施時間表中,已經明確由商務部牽頭制訂實施汽車產品出口戰(zhàn)略,實施時間定于今年6月,目標是自主品牌汽車出口要達到國產汽車總銷量的近10%。
“中國車”概念被質疑
雖然長城態(tài)度急切并且似乎“胸有成竹”,但業(yè)界相關人士卻并不看好這項“新鮮”的提議,在他們看來,冠以“中國車”之標簽,從目前中國汽車產業(yè)的發(fā)展情況來看,還是個危險舉動。
長城汽車銷售公司國際部一位人士表示,由于中國出口的自主品牌轎車大多由當?shù)仄髽I(yè)做總代理,而這家代理商一般還會代理多個品牌,所以有時會出現(xiàn)吉利、奇瑞、長城等多個品牌在一個展廳銷售的情況,“但這只是巧合,并不是有意為之。”
該人士認為,沒有必要去刻意塑造“中國汽車”品牌,因為現(xiàn)在海外市場銷售的中國車良莠不齊,國外消費者如果遇到某款中國車出現(xiàn)問題,就會將抱怨放置于整個“中國制造”上,各大中國自主汽車品牌分散銷售會淡化這種偏見,但如果集中在一起就會強化“中國”概念,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這種做法挺新鮮的,但新鮮的東西還不好講。”江淮汽車海外市場部部長張義魁表示,目前中國有出口業(yè)務的幾個自主車企各有各的特色,如果都冠以“中國汽車”品牌的LOGO,再進行“特色”推廣的難度就會很大。目前,江淮年出口量在2萬輛左右,出口車型包括轎車賓悅、同悅、MPV瑞風、SUV瑞鷹以及輕卡、重卡等。
實際上,將本國出口的各品牌車型放在一塊兒銷售,歷來各國汽車巨頭都沒有先例。不說歐美日汽車企業(yè),甚至是韓國的母子公司現(xiàn)代、起亞也從未將車型混在一起賣過。
行業(yè)協(xié)會人士也表示了自己的擔憂。中汽協(xié)一位負責汽車出口協(xié)調事務的人士表示,諸如出口退稅等各項鼓勵出口的政策已是老生常談,但從未聽說過有關部門有“建立中國品牌”的想法。中國汽車流通協(xié)會副秘書長羅磊表示,在他看來,成立聯(lián)合展廳的可能性并不大,“各家有各家的想法,很難同心。”
“抄底”通用經銷網(wǎng)
“已經有海外媒體開始關注中國車企收購通用汽車經銷網(wǎng)絡的事情。”3月9日,華晨汽車某位人士向記者透露,由于通用、克萊斯勒等汽車巨頭的時日艱難,正不斷連累其經銷商,現(xiàn)在已經傳出國內自主車企要抄底這些經銷網(wǎng)絡的風聲。
如果能夠通過收購,借力“現(xiàn)成”的通用網(wǎng)絡,中國出口轎車一直受制于當?shù)乜偞砩、缺乏經營自主權的局面可望改善。其實,不少自主車企都曾為此努力。以華晨為例,華晨去年7月曾經謀劃建立“海外分公司”,從而對當?shù)毓S、銷售網(wǎng)絡及宣傳推廣、經營管理等一切事務擁有絕對自主權。但是由于全球經濟危機不斷深化,此計劃已經擱置。而長城則在近期兩會議案中隱諱地提及,“希望給予在海外建網(wǎng)經營中國汽車的廠家予以資金補貼和政策上的支持”。
對于“抄底”一說,通用中國公關部人士表示,經銷商雖然是通用的“Stakeholder”(利益相關者),但對于其去從,通用并無直接責任,但從目前中國政府的表態(tài)來看,現(xiàn)在應該還不是“抄底”的時候。
對于正處危機時刻的通用來說,時至今日,對其“經銷商兄弟”顯然已無力顧及。在其最近的重組計劃中,已決定“取消數(shù)千經銷商”。而就在半年前,部分通用經銷商還曾上演過一場“購通用股票、展示救主姿態(tài)”的悲情劇。現(xiàn)在,這些經銷商們正面臨著何去何從的痛苦抉擇。
如今,果真能被政府支持的中國自主車企集體收購,進而變身為“中國汽車”品牌聯(lián)盟,也不失為他們的一種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