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慶的日子里,街頭到處都是涌動的歡樂人群。而在這個到處宣揚“吾國吾民”的日子里,不由得讓從事汽車行當(dāng)?shù)娜讼肫鹆怂^“國民車”。每個能夠生產(chǎn)汽車的國家,都盼望著擁有令自己引以為豪的“國民車”,不管是汽車強國德國,還是“弱國”捷克,但中國什么時候才能夠有自己真正的“國民車”呢,我們在期待。
美國:福特T型車
T型車及其流水線生產(chǎn)方式,不僅定義了國民車:它是小型的、符合大眾需要的,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在價格上讓普通人輕松擁有:從1908年開始面世,到1927年停產(chǎn),福特T創(chuàng)下了累計生產(chǎn)1500萬輛的紀(jì)錄。它的價格也從最初的850美元降到了265美元,只是福特汽車廠的工人兩個月的工資。
德國:甲殼蟲
希特勒提出這個設(shè)想,到波爾舍將它造出來,整整一代德國人都在盼望著它,盡管因為二次世界大戰(zhàn),使它姍姍來遲,但正是因為等待,才使它成為德國人的愛車的不二之選,成為德國家庭的一員。這種對于汽車的溫情,在迪斯尼1969年的喜劇片《Ilovebug》中,更是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高爾夫
作為甲殼蟲的繼任,高爾夫的成功也不在它之下。而它在中國推出時,卻犯了一個“國民車”不該有的錯誤:高價待沽(畢竟歐元和人民幣的比率是很大的),致使應(yīng)者寥寥。不過在南北大眾聯(lián)手降價之后,它的優(yōu)勢也逐漸顯現(xiàn)。
日本:花冠
日本車似乎生來就具有國民車的素質(zhì):廉價而且省油,使花冠不僅成為日本國內(nèi)的銷售之冠而且更在全世界橫行,即使對于喜好大車的美國,也一直是豐田的佳美和本田的雅閣輪流坐莊。
意大利:菲亞特500
綽號“Topolino”(“老鼠”之意,因其車身外形而得此名)的菲亞特500是該廠繼Balilla508型汽車之后的第二款大量生產(chǎn)車型,在它長達40年的生命周期里共締造了360萬輛的銷售成績,可以擠入歷史上最有名的車型前5位。
捷克:斯柯達
德國大眾高層抱怨:“中國人想要的不是像POLO這樣精致的小車,而是想要斯柯達那樣簡單的大車”。雖然并入大眾旗下之后,斯柯達跟隨著大眾的步伐慢慢向“高端”進發(fā),但在捷克,滿街的斯柯達還是透露了它的真實出身。
前蘇聯(lián),現(xiàn)俄羅斯:拉達
在冷戰(zhàn)期間,華沙條約國和朝鮮所擁有的轎車,大部分是由前蘇聯(lián)生產(chǎn)的源于1970年問世的菲亞特124型的拉達(Lada)牌,而在前蘇聯(lián)解體之后,這個品牌仍然不斷得到發(fā)展,并且發(fā)展出跑車、微型廂式車、SUV等!
法國:雪鐵龍2CV
1948年10月巴黎車展上,雪鐵龍新款2CV車以其夸張的造型,完美的設(shè)計,多重的用途引起了極大的轟動。盡管外表古怪,然而在當(dāng)時以9馬力,四擋,最高時速65公里,百公里耗油僅4.5升的經(jīng)濟型獲得了工薪階級的青睞,從1949年10月到1990年7月,這款車共生產(chǎn)了387萬輛。
中國:奇瑞
奇瑞成立之初,就旗幟鮮明的提出要造中國人買得起的汽車,從風(fēng)云、QQ到東方之子,都符合了國民車的要求:功能上符合一個國家普通國民的要求,外觀上符合國民普遍的審美觀念;價格上符合國民普遍的購買能力,因此能夠在三年內(nèi)成為國產(chǎn)自主品牌的頭牌,也就不奇怪了。
英國:MINI
這部可愛的、身價可算得上“豪華”的小車,盡管現(xiàn)在的身量已經(jīng)長大了很多,但如果要一些男士們開它,還是會感到很局促。70年代末的石油危機時,在英國可是不管紳士還是淑女都是大大方方開著它上路的。時光荏苒,現(xiàn)在它雖然歸于寶馬,但英國國旗仍然是它的最經(jīng)典的裝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