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00是有托森中鎖的全時四驅,H4F就是它的正常全時模式,當前輪打滑失去附著力,理論上打滑輪子的動力會傳遞給其他三個輪子,或者前輪動力會直接都給后輪,在難度不大的路面是可以,但要是極限越野,因為27的前后橋開放差速器的電子限滑一般,所以當前輪打滑時,電子限滑系統(tǒng)的制動效果不理想,不能完全將動力轉換給其他有附著力的車輪,就很容易形成空轉不走的情況,動力全從打滑車輪流失了,如果鎖上托森中差,情況會好一些,但仍然不能應當難度大的越野路況,而35(全時和分時)和40在這方面就好很多,都有托森中鎖(分時剛性硬鏈接也相當于天然中鎖),前后橋開放差速器都有很強的電子限滑,但仍然不能跟機械鎖相提并論(只有老35頂配和40頂配有后鎖)2、個人理解為,分時四驅H4前后硬連接,L4才是前后動力50:50,帶電子限滑,前橋和后橋各百分之50的動力,假如前輪一個打滑被電子限滑介入,那么打滑的這個輪就被制動了,同時動力會傳遞給另一個車輪或其他車輪,但這個動力不能百分之百完全傳遞給其他車輪的,因為前橋沒有前橋差速鎖(除了
奔馳G),打滑車輪仍然會傳遞到微弱的動力,但已經基本被制動了,然后大部分動力傳遞給其他車輪推動前進,就是因為沒有前鎖,所以動力還是會有所流失,這就是為什么帶很強的電子限滑仍然不能高強度極限越野的原因,一是會過熱,二是鎖止力度仍然不如鎖,如果遇到極限情況,只有一把中鎖,前后橋為開放差速器帶電子限滑,當三個車輪都打滑,只能靠一個車輪前進的時候,就難度很大了,因為那三個車輪都還會傳遞到微弱的動力,也就是電子限滑只是制動但鎖不死,所以最終傳遞到唯一有附著力的輪子的動力就打了很多折扣,遇到陡坡大幅度交叉軸就很難推動車子前進,而奔馳G就能鎖住三把鎖,誰打滑我鎖誰,可以幾乎將全部動力傳遞給唯一附著力車輪這是我的個人不成熟理解,歡迎討論
0有用
0踩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