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東風日產的懷抱 啟辰能成為最亮的“星”嗎?
啟辰品牌聲量的持續(xù)走低,與品牌規(guī)劃和消費市場的成熟有著較大的關系。品牌在變幻迅速的市場中沒有找到自身的定位,早期依靠東風日產下放的技術,形成的競爭力只是暫時性。當主流品牌不斷推新,依托新技術構建起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時,后來者仍以固有模式挖掘市場潛能,顯然是“費力不討好”的。
其次,“羸弱”的銷售渠道沒有徹底的鋪開,也是導致品牌推廣受阻的因素之一。早期在東風日產的營銷光環(huán)下,銷售并沒有太大的問題。獨立之后的銷售渠道,相比起原先東風日產在全國的銷售網格基礎,啟辰擁有超過兩百家的4S店也會顯得稍顯乏力。
重新回到東風日產的懷抱,在日產技術的加持下,是深耕原有品牌目標客戶的需求,推出與主流接軌的車型,以此形成與東風日產互補的模式?還是另辟蹊徑,安心做好補充力量的準備呢?目前的最終走向仍沒有確切的信息。
但至少,從官方展現的態(tài)度來看,啟辰也將會是擁抱新能源、智能網聯(lián)等新技術的重要力量。當集團推出高端電動車品牌“嵐圖”時,內部的新能源板塊如何布局將是一個整體的規(guī)劃,而具體到東風有限公司,啟辰未來所面向的市場或許也會出現變化。
車企們面臨“雙積分”政策的壓力,在傳統(tǒng)的C端消費市場,集結著傳統(tǒng)車企和造車新勢力。轉型后的啟辰能否趕上技術成本降低的時代,順勢推出主打性價比和差異化的車型,來應對消費市場,成為品牌發(fā)展?jié)撛诘目赡堋?/p>
此外,轉型為專供B端市場的品牌屬性或是一種選擇。探索“新出行”模式,或以大客戶作為目標取向,推出定制化車型,并供給車輛給出行公司。拉動B端市場發(fā)展的同時,也實現銷量增長,進而滿足“雙積分”要求。
汽車產業(yè)的發(fā)展離不開政策作為導向,而“合資自主品牌”便是階段性發(fā)展的產物,對于這類品牌來說,屬于它們的時代或許已經一去不返,重獲新生才能走得更遠。不然,也只是扮演一個“臨時工具人”的角色,謝幕于時代的大流中。(圖/文:太平洋汽車網 廖煒凱)
>>點擊查看今日優(yōu)惠<<